在刚刚落幕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花样游泳项目中,中国花样游泳队以一套高难度的《敦煌》主题表演斩获集体技术自选金牌,这是中国队在本届世锦赛上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花样游泳队继东京奥运会后再次登上世界之巅。
完美演绎“敦煌飞天” 中国队技惊四座
本次比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在集体技术自选项目中以《敦煌》为主题,将东方古典艺术与花样游泳的现代技巧完美融合,运动员们身着金色与深蓝色相间的泳衣,以流畅的肢体动作再现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飘逸姿态,托举、旋转、队形变换等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尤其是结尾部分的“莲花绽放”造型,赢得了现场观众长达一分钟的掌声。
裁判组最终打出96.8000的高分,领先第二名西班牙队2.3分,国际泳联技术代表玛丽亚·洛佩兹赛后评价:米博体育官网“中国队的编排极具创新性,艺术表现力和技术完成度都达到了顶尖水平。”
新周期阵容调整 年轻队员挑大梁
巴黎奥运会周期,中国花样游泳队进行了大幅阵容调整,东京奥运会主力队员石浩玙、冯雨等因伤病或退役未随队出征,取而代之的是一批“00后”小将,19岁的张雅怡和20岁的王芊懿在本场比赛中担任核心角色,她们的稳定发挥确保了托举动作的顺利完成。
主教练汪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老交替是每支队伍必须面对的挑战,年轻队员虽然大赛经验不足,但她们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丝毫不逊色于老将。”据悉,中国队在此前的封闭集训中每天训练时间超过10小时,重点打磨动作同步性和艺术感染力。
规则改革带来新挑战 中国队适应性训练成效显著
2022年起,国际泳联对花样游泳规则进行重大调整:取消泳池底部的扬声器,要求运动员完全依靠水上音乐完成动作;同时增加技术自选项目的难度系数门槛,这些变化对运动员的体能、节奏感和团队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队在适应新规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本次参赛的《敦煌》成套动作中,包含多个新规则下的高难度衔接动作,如“双人叠加旋转”和“水下盲点换位”,队内体能教练透露,队伍引入了芭蕾舞和艺术体操的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升柔韧性和肌肉控制力。
竞争对手表现亮眼 巴黎奥运格局初现
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但其他强队同样展现出强劲实力,上届世锦赛冠军俄罗斯队因国际体育仲裁法庭的禁赛令缺席本次比赛,而乌克兰队以黑马姿态获得铜牌,传统强队日本队在自由自选项目中演绎了《樱花》主题,其标志性的腿部动作设计获得艺术表现满分。
国际泳联主席侯赛因·阿尔-穆萨拉姆表示:“花样游泳正在进入一个技术更复杂、艺术更多元的新时代,各国队伍都在探索独特的发展路径。”分析人士认为,巴黎奥运会的奖牌争夺将在中国、西班牙、日本三队之间展开。
“体育+文化”输出 花样游泳成中国体育新名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花样游泳队近年来持续以中国文化元素作为创作核心,从2017年《凤舞国粹》到2021年《巾帼英雄》,再到本次的《敦煌》,队伍通过体育竞技实现了文化输出的创新尝试。
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颖指出:“花样游泳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体,中国队的成功证明,体育项目完全可以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社交媒体上,#中国花样游泳敦煌飞天#话题阅读量已突破3亿,不少海外网友留言称赞“这是东方美学的巅峰呈现”。
展望巴黎:目标卫冕 但前路非坦途
尽管世锦赛夺冠,中国花样游泳队仍面临诸多挑战,俄罗斯队能否回归奥运尚未可知,西班牙队已宣布将聘请俄罗斯籍教练强化动作难度,新规则下裁判打分的主观性增加,如何保持艺术与技术的平衡成为关键课题。
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继红强调:“我们要保持清醒,世锦赛只是阶段性胜利,巴黎奥运会上,对手一定会拿出更强大的成套动作。”据悉,中国队回国后将立即投入新节目的编排工作,计划在9月的世界杯分站赛中测试新动作。
从1980年代起步时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站上世界之巅,中国花样游泳用四十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蜕变,这片泳池里翻涌的不仅是水花,更是一个国家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具象呈现,当姑娘们以敦煌飞天的姿态跃出水面时,世界看到的既是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也是文明对话的动人瞬间,巴黎奥运会的号角已经隐约可闻,中国花样游泳队正以更自信的姿态,迎接下一个巅峰时刻。